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李哲
近日,有网友反映,四川凉山一初中男生宿舍床位紧张,8人宿舍实际入住9人,多出来的1人轮着和别人睡一张1.1米的床;学生身材胖瘦不一,挤着睡不利于休息,希望能妥善解决。对此,9月29日,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会向学校了解投诉处理情况。
据报道,涉事学校是西昌月城学校,系当地一所公立学校。网友提供的班级群聊天截图显示,一位老师表示“床位紧张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这句话非常突兀,一张床而已,怎么说得这么“坚定如铁”,真的不能再做做腾挪或其他加减法了吗?
办法总比困难多,但一旦认定了床位不够是“无法改变”的,在思维上就很难灵活转变,也就失去了以学生为中心、尽心尽力为学生办实事的动力。
再退一步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宿舍为何会超员?难道学校的招生名额不是按照自身承载量来制定?按理说,如果老老实实按规定招生,学生无床可睡的尴尬情形就不会出现。反过来说,既然把学生招进来了,就要对学生负责,给每一名学生都安排同等的、合格的住宿条件,这才叫公平。
办教育,不是凑合过日子,不能委屈孩子,一定要守住最基本的底线。学生宿舍的条件如何,也折射出教育的成色。
以前总有一种观念,觉得生活条件苦一点没关系,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对孩子的“教育”。这或许是社会经济水平落后时的一种“无奈安慰”,但是放到2025年,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合格的宿舍条件,是基本的后勤保障,孩子们住得舒服了,睡眠时间充足、质量高,才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学习。
有网友留言称,自己上世纪90年代读初中时,住宿条件如何艰苦,指责现在的孩子不能吃苦。这种从自身出发的“将心比心”,显然是错位的,它否定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所谓今非昔比,如果可以不必吃苦,那就不要吃。
近期,一些地方的学校陆续被曝出住宿条件差,似乎构成了一种现象。如前不久,湖南永州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宿舍系澡堂改造,屋内卫生间“半敞开”,臭不可闻;今年6月,江西赣州信丰县铁石口中学学生宿舍被曝铁床生锈,床板和门是烂的,引发关注后,管理部门责令学校立行立改,还严肃处理了责任人。
是的,学校宿舍不合格,是要处理人的。
早在2014年,《学生宿舍卫生要求及管理规范》就规定,学生宿舍人均居室内面积不宜小于3平方米/人、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中学及以上学生的床铺长度不应小于2米,宽度不应小于1米,床铺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人。
遗憾的是,十年之后,有的公办初中还存在“俩学生挤一张床”的现象。这已经不是如何保障孩子“住得好”的问题,而是连最基本的需求都不能满足,处于一种不合格状态。
学生宿舍不合格,绝不是可以通融的“难处”,而是涉事学校履职不到位。接下来,除了及时回应、妥善解决学生宿舍问题,恐怕还需要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