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近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广东清远千年瑶寨景区内预订酒店,并购买了景区门票,期间从景区出去再次进入时却被保安拦截,要求提供“放行条”,没有就得重新买票。对此,千年瑶寨回应:关于游客二次入园的规定,初衷是确保在园游客的体验与安全,进行有效人流管理。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热议。有网友认为这可以理解,能防止有人“钻空子”逃票,但更多网友觉得此种做法并不合理,是“搞钱大于一切”。
其实,买门票进景点,是一种正常的商业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此事的争议点之一,就是该消费者对中途出景区需要开具“放行条”的要求并不知情。据他所说,经询问酒店老板后得知,预定景区内酒店也不能免门票,“放行条”也的确存在,且只能放行3小时。
一般而言,游客来到陌生的地方,本身就人生地不熟,对很多规则或要求无法及时知悉。此时,景区和酒店作为商品和服务的销售方,对容易造成游客利益受损的事项,有责任有义务进行单独提醒或着重强调。但很明显,景区和酒店并未做到及时提示,是否应该承担一定责任?
而后,即便该游客出示了酒店订单和此前购买的门票,景区工作人员依旧坚持让其重新购票,拒绝补办“放行条”。也许工作人员是按“规矩”办事,但这冰冷的态度和强硬的处理方式,缺乏人情味,无疑会让游客心塞。正如发帖网友所言,“如果下次再去肯定不会在景区过夜了。” 说是为了“确保游客体验”,实际却把游客“劝退”,自相矛盾。
游客入住景区,不仅自身可以深度体验其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也能给当地带来门票之外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经济收入,本是双赢局面。如今却因“放行条”,双方陷入矛盾纠纷,实在可惜。游客不是景区的管理对象,景区不能将一时经济利益凌驾于游客体验之上。而这不仅影响游客心情,还可能损害当地旅游形象。
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活力澎湃,在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面对庞大市场和多重机遇,要想乘风而起,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配套和服务。
千年瑶寨在回应中表示,将立即优化入园提示,并在验票、客服等环节加强相关规定的主动告知与引导。这当然很有必要,但或可探索更多提升景区吸引力的做法。
我国部分地方旅游条例中,鼓励面积较大、游览内容较多或者门票合并出售的景区,发售多日有效或者可以多次使用的门票供旅游者选择。事实上,部分收费景区已经采取“一张门票游N天”的模式,如山东泰山、河南万岁山等景区的门票有效期为3天,云南和顺古镇门票的有效期则为7天,期间均不限游览次数。此举既可以让游客“一次玩个够”,也能更大程度释放旅游的经济价值,推动当地文旅市场繁荣发展。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他们的需求和体验应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支点和方向。为此,景区在制定、执行规定之时,不妨多考虑下游客的想法,让更多人愿意留下来、多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