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带领农村老人演三国,让老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来源: 长城网  郭元鹏
2025-10-16 10:14:42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郭元鹏

  在安徽阜阳的一个村庄里,35岁的农村青年鲍小光带领一群平均年龄近七十岁的老人,以大地为舞台,用粪勺作画戟,锅盖当盾牌,三轮车为战车,质朴而生动地演绎着三国风云。这个每期拍摄四小时、成本仅数百元的乡村短剧实践,正在刷新社会对于养老的认知。

  在智能终端席卷乡村的今天,近七成老人日均触网时间超过3小时。某地八旬老人为兑换积分日刷手机十小时的极端案例,折射的不仅是数字沉迷,更是精神生活无处安放的悲凉。

  这种情感真空衍生出触目惊心的财产危机。2025年河南周口一位62岁老人,在三个月内将务农积蓄的50余万元尽数打赏女主播,继而贷款10万元继续追逐虚假关怀。类似悲剧在全国各地不断重演。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案件揭开了针对老年人诈骗的黑色产业链。85岁的徐大爷被所谓的“健康指导老师”诈骗,全国400余名中老年人被骗金额高达100余万元。这一切的起点,正是老人们因情感孤独而降低的心理防线。

  鲍小光的乡村短剧实践,意外织就了一张天然防护网。当老人们从被动接收信息的手机“奴隶”,转变为主动创造的文化主角,改变的不仅是日常生活,更是整个精神世界的重建。比如,那位扮演“丞相”的老人,有三个女儿,都已出嫁,老伴去世多年,平日里该老人独自在家,如今在群体协作中重获存在感。每周1-2次、每次4小时的拍摄,不仅填补了空虚的时光,还找到了人生的精彩。

  研究显示,持续参与创造性活动的老人认知衰退风险降低32%。而短剧拍摄恰是集语言训练、记忆强化、肢体协调于一体的综合认知实践。当80岁老人在镜头前开怀大笑,当子女们为父母的“演员生涯”由衷点赞,我们看到了一种养老模式的范式变革。这与蓬勃发展的“村BA”“村晚”共同勾勒出乡村文化生活的新图景,让老人从被赡养者转变为文化传承的参与主体。

  鲍小光和老人们的实践证明,乡村养老未必需要昂贵设施:方言是最亲切的沟通媒介,农具是最生动的创意素材,邻里温情是最珍贵的精神养料。这恰与世卫组织提出的“积极老龄化”理念深度契合:使老年人充分发挥体力、社会及精神潜能,持续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及公民事务活动。

  这一热热闹闹的短剧实践也从一个侧面表明,防范老人陷入网络陷阱与诈骗漩涡,要堵也要疏,要为他们构建更有温度、更具吸引力的现实精神家园。

  当银发与青春在创意中相遇,当传统与现代在乡土上交融,每个老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养老的本质,是让每一个生命在任何年龄都能绽放光彩;而对抗孤独与欺骗的最佳武器,是让最普通的日常也能闪耀诗意的光芒,让每一颗孤独的心灵都能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归宿。

关键词
农村老人,三国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