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天假期掰了7天半玉米”,走多远都不能忘记从哪来
来源: 长城网  韩新新
2025-10-13 16:58:05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青岛农业大学2025级新生孟成没有去景点打卡,而是在老家掰玉米,担起了秋收的重任。他8天假期掰了7天半玉米,剩下半天则是回程。这一“接地气”行为获得多家媒体点赞,还登上热搜。

  刚从高中来到大学,认识了新的同学朋友,趁着假期结伴旅游放松,成为不少人的选择。面对他人的“诗与远方”,孟成回村干活的决定或许不那么浪漫,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如今,社会中不乏针对大学生的“脱实向虚”“四体不勤”等偏见,而孟成脚踩泥土、手掰玉米,则向人们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多元面貌和坚实担当。

  “在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他不忘本,不忘自己的‘根’”“这才是真正的成长成人,懂得心疼父母”……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孟成掰玉米”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其行为背后的清醒认知与朴素情感。他每天下地8小时以上,鞋底糊满泥巴,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孟成的父亲感慨:“今年的玉米大部分是靠他掰的,我和老伴才能安心卖水果。”这些农忙日常,还被他用手机拍摄记录,剪辑成短视频分享在社交平台。劳作画面简单朴实,没有过多修饰,但足够真实直观,让人们看到孟成“不忘本”的赤子之心。“我的根,在土地里”是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可及对土地的依恋;“我多干一点,父母就少干一点”,是他对父母辛劳的体谅和对家庭责任的分担。

  不同于部分人为了面子对农民出身“羞于启齿”,也不似某些学生为了攀比向收入微薄的父母一味索要,孟成的懂事看得见。这份“本心”,也感染了很多人。网友跟帖“小作文”让人看到了孟成这份正能量泛起的涟漪:“我多摘一个苹果,爸妈就少摘一个”“我多背点玉米,爷爷就少背点”……

  肯弯下腰,意味着知道“从哪里来”。而不忘本,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未来“到哪里去”。黄文秀出生于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的偏远乡村,从小目睹了乡亲们与贫困作斗争的情形,毕业后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河北保定学院里,很多来自农村、求学不易的毕业生报名西部计划,奔赴偏远地区的三尺讲台。

  孟成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立志“用信息技术助力农业发展,让父母和更多农民都能解放双手”。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与劳动体验,让他对农业的艰辛有切身体会,从而使其个人发展有了更明确、更富人情味的方向。这也是“不忘本”情感中,自然催生的更广阔的家国情怀。

  当前,国家强调乡村振兴、注重劳动教育、倡导青年担当,社会也需要更多“有泥土气息”的知识青年、“知民生疾苦”的未来建设者。也希望广大青年学子,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妨像孟成一样,时常回望来路,涵养感恩之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如此,方能在远行时步伐坚定,在登高时根基稳固。

关键词
假期 玉米 大学生
责任编辑:韩新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