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一场守护真相的“记忆战争”
来源: 长城网  原平方
2025-08-07 18:48: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原平方

图片来源:电影《南京照相馆》官方微博

  最近,电影《南京照相馆》正在热映,并收获了不俗的反响与票房。

  这部电影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聚焦于南京大屠杀这一沉重的历史事件,用影像的方式讲述七个普通市民如何以“照片”为武器,为守护真相、捍卫记忆而进行的“记忆战争”。

  “照片比命重要”

  《南京照相馆》的故事起始于1937年12月南京沦陷的黑暗时刻。当时,南京城在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下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百姓们陷入无尽的恐惧与绝望之中。“吉祥照相馆”,这个原本期望“吉祥如意”的地方,却在此时成为一群普通人的避难所。邮递员阿昌,为了求生,不得已冒充照相馆学徒,在日军翻译王广海的逼迫下,开始冲洗底片。命运的转折总是始料未及,他意外冲印出了能够证明日寇屠城暴行的罪证照片。从那一刻起,阿昌的命运与这些照片紧紧相连,也拉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罪证保卫战”序幕。

  在照相馆里,除了阿昌,还有藏身暗处、只求老婆孩子全家平安的照相馆老板老金,以及演员林毓秀等一众避难的普通市民。他们白天在日寇的眼皮底下小心翼翼地伪装着,强装镇定,内心却如惊弓之鸟;夜晚,万籁俱寂,他们便在暗房里秘密钻研冲印技艺,试图将这些罪证照片完好地保存下来,并谋划着如何将它们运送出去,让外界知晓日寇的暴行。他们手无寸铁,面对的是残暴凶狠、全副武装的日寇,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但他们从原来的软弱和退缩一步步转向清醒与坚强,进而在绝境中坚守着对真相的朴素追求。

  影片情节紧张刺激,充满了悬念与冲突。比如,日军摄影师伊藤秀夫表面上看似和善,却在暗中监视着众人,他给阿昌的免死通行证上甚至标注了两日后处决,让人感受到危险如影随形;众人在计划运送底片出城时,仅有两张通行证,七人两证的生死抉择,将人性的复杂与挣扎展现得淋漓尽致;出城时,金老板一家因婴儿啼哭暴露行踪,金老板高喊着“照片比命重要”,举相机扑向日军,最终血溅城门,这一幕的悲壮令人动容,也将影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书写创伤记忆的独特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的灵感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1938年,15岁的南京“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送来的胶卷时,被底片上触目惊心的暴行画面所震惊,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加洗了30余张照片,并精选16张制作成一本相册,在相册封面画上象征着耻辱与抗争的图案。在日伪统治的恐怖环境下,私藏反日物品是要掉脑袋的大罪,然而罗瑾依然将相册秘密保存了两年多。后来,因意外变故,相册由同学吴旋继续守护。直到1946年,相册被吴旋提交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指证日军暴行的“京字第一号罪证”,在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时发挥了关键作用。电影《南京照相馆》即以此为蓝本,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搬上大银幕,让更多人了解到那段黑暗岁月里,普通百姓为守护历史真相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不懈努力。

  不过,电影并不是纪录片,它不是对历史事件的机械复刻,而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是书写创伤记忆的独特方式。《南京照相馆》便是如此,它并非简单地重现历史事件,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情、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恐惧、绝望、挣扎与抗争。比如,导演申奥以照相为叙事核心,将相机快门声与枪械上膛声进行交叉剪辑,营造出一种紧张压抑、扣人心弦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危险重重的战争年代;在暗房里,随着底片上逐渐显现日军暴行影像,无需过多的台词,便将战争的残酷与日寇的残暴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荡。

  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篡改

  实际上,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电影的主题很多,战争题材只是其中一种。而放眼世界影坛,诸多战争题材电影也都在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手法,呈现战争的残酷、传递反战的主题。像《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通过开篇的诺曼底登陆战场景,以逼真的血腥画面和激烈的战斗冲突,展现战争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同时又在八个士兵拯救一人的故事中,挖掘人性的光辉与对生命的尊重;《辛德勒的名单》则聚焦纳粹集中营,用黑白影像呈现犹太人的悲惨遭遇,又通过辛德勒的救赎行动,展现人性在黑暗中闪耀的光芒。应该说,这些电影并没有刻意渲染仇恨,而是通过真实呈现战争的残酷景象,激发观众对战争的反思,唤起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与向往。《南京照相馆》同样如此,它通过讲述普通人守护罪证照片的故事,让观众看到战争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巨大伤痛,进而发出警示:历史不容忘却,更不容篡改,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共同守护。

  总之,历史是民族的记忆,是前行的灯塔。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过去,更可能让悲剧重演。可以说,《南京照相馆》这样的电影,是对历史的坚定回望,是对否定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等错误言行的有力回击。它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要时刻铭记曾经的苦难与抗争,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地面对未来;它让人明白,和平生活来之不易,必须珍惜当下,在未来的道路上坚定地守护和平,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原平方,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

关键词
电影 真相
责任编辑:韩新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