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其中的“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尤为引人关注。
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教费——这看似是“一步”的跨越,实际上却具有划时代的标志性意义,预示着免费学前教育正从梦想逐步照进现实。特别是将这一政策与不久前明确的育儿补贴制度联系起来看,国家为家庭育儿成本减负的政策指向已愈发清晰。
免费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首先在于其能直接缓解家庭的育儿经济压力。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成本成为不少年轻父母肩头的“不可承受之重”,也是造成社会生育焦虑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而免除学前一年保教费,可以说是精准呼应了社会的期待,发挥了直接“减负”的效果。尽管目前政策确定的是“免一年”,但“逐步推行”的政策设定,一方面说明此事有了一个好的开始,代表着“免费学前教育”已进入了实操阶段,给社会释放的信号价值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一步步来”也兼顾了平衡各级财政投入压力的需要,算是比较务实的实施路径。
当免费学前教育与育儿补贴等举措协同发力,其意义更超越了经济层面,直指国家人口发展的深层命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生育支持政策密集出台,从真金白银的补贴到延长生育假期,力度不断加码。而免费学前教育作为其中关键一环,精准切中了“不愿生、不敢生”这一现实困境的核心痛点。这种系统性减负,也预示着一种社会理念的转变:养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无需独自负重前行。长期来看,这无论是对于合理分担生育成本,还是提振生育信心,都将带来积极影响。
此外,免费学前政策也是在给教育公平做加法。学前教育作为孩子的起跑线,其质量与可及性的差异,往往悄然奠定了未来的分化基础。推行普惠免费政策,有利于让更多孩子实现“起点公平”,避免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而放大学前教育的“参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意见》还专门提出,在国家统一实施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基础上,鼓励各省结合实际,进一步巩固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群体资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同时,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坚持保基本、保普惠,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可以说,当幼儿园的大门以普惠方式向所有家庭敞开时,它不仅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也在助力夯实教育公平的基底。
当然,从“一年免”到理想中的“三年全免”,仍需要继续探索。而财政投入的持续保障、优质师资的稳定供给、城乡区域资源的均衡布局等,每一项都是复杂而现实的课题,都需要以更大的智慧、更有力的行动去破解,不断满足社会对于民生获得感和教育公平的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