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采捡白菜”事件教训深刻,岂能只关心流量
来源: 长城网  柯锦雄
2025-11-18 16:47:46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柯锦雄

菜地采摘现场。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发布的《关于网传“免费采捡白菜”事件调查处理情况的通报》,让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涨。

  经调查核实,此事系网络平台用户发布免费采捡白菜不实信息、部分网民转载传播、红山晚报记者未深入核实予以报道、部分群众受媒体误导采捡白菜、个别自媒体“失真发声”引发。而最终处理的责任人员涵盖了首发视频人员、转发不实信息人员、种植户、市属官方媒体、参与采捡白菜人员以及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网媒人员。

  有评论认为,这是互联网时代流量驱动下的传播走形典型样本,是当下网络社交时代的一本乱象大合集。通报最后提到整个事件链条当中不同人员的心态:有的人员奉行“流量至上”、利用不实信息吸睛引流,有的未加核实、机械转发,有的夸大事实、博取关注同情,有的抱着娱乐心态从众参与。这些心态交织叠加,最终酿成公共事件。“免费”引发的混乱不是第一次,如果没有深刻的反思,“免费采捡白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摄像头,个个拥有麦克风,信息并不能被特定人、特定机构所垄断。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生态,事实似乎更为稀缺,耳听未必为虚,眼见未必为实。流量因素的介入,媒介技术的提升让谣言比事实更具备传播的动力。掌握信息传播能力的普通人,并没有相应地具备信息核实的能力。首发视频的黄某某在现场获得的信息是“采捡白菜,无人制止”,对于这一异常的信息,黄某某并没有怀疑其真实性,相反为了增加个人账号流量,不仅发布视频还在评论区公布菜地的位置。

  而原本应当具备信息核实能力的官方媒体,用一种自我安慰式的核实方式,为虚假信息镀上了权威认证的金身,进一步放大了谣言的传播力度。记者联系了解情况的王某某、苏某某本身就是信息的二道贩子,其信息浓度连黄某某都不如,却成为媒体信息的来源。官方媒体的信息核实功能失守是本次事件中最令人无语的事情,也因此对于官方媒体的处理更为严重,从上级领导、直属领导到涉事记者,从个人到单位,几乎都有相应的责任处分。

  或许,整个链条上的参与者对于“免费采捡白菜”都有疑虑,但反常意味着传播,传播意味着流量。所有人都被流量这个诱饵勾住,不自觉地让谣言在网络当中传播。同样,作为受害者的种植户李某某也清楚,事实带不来流量,相反夸张更能获得关注。谎言反而要用更大的谎言去揭露,唯独事实无人在乎。

  “媒介即讯息”,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该理论。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本身才是有意义的讯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免费采捡白菜”事件无疑是该理论的又一次现实呈现,一种以流量作为标准的媒介,传播追求的是流量,而非真实。

  当然,对于普通网友并不能要求太高,不管是意识还是能力,其都不具备权威的信息核实的能力,每一个人都只能接触信息的一部分,一部分信息不等于全部的事实。所以权威媒体更需要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不管是权威性还是能力,都比普通网友拥有更高的核实义务,核实不是找人了解情况,而是找对人了解情况。

关键词
免费,白菜,流量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