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土土绒
近日,有网友发现,上海一家网红面包店营业结束后,店员直接将一筐筐没卖完的面包扔进了垃圾袋里,场面令人震惊。对此,很多网友直呼“太心疼”。
好好的面包被当作垃圾扔掉,乍一看确实是太可惜了。但是,这些面包到了第二天就过期了,不可能再拿出来卖,所以在当天营业结束之后扔掉销毁,反倒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做法,也是面包店规范化管理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商家的做法无可厚非。
当然,网友的心情也能理解。看着一个个精心制作、售价不菲的面包被扔进垃圾袋,确实有一种“浪费”的感觉,这是源自内心的勤俭节约情怀。“一丝一缕当思来之不易,一粥一饭恒念物力维艰”,这种“惜物节用”的观念并不仅仅是“节省”那么简单,更蕴含着对人的劳动的珍惜,对自然馈赠之物的珍惜。因此,爱惜食物的心情,理应呵护。
商家丢弃临期食品可以理解,消费者心疼食物的浪费也是人之常情,那么,怎么办?不少网友提出折中的建议:打折卖。事实上,确实有很多烘焙店采取了这种方式,将临期产品打折处理。不少顾客也乐意购买,可以说达成了双赢。
但是,无论如何,食物的生产量和消费量不可能100%匹配,总会有差值。那么,多出的部分怎么办?其实,近年来关于临期食品的讨论非常多。各地商家想出了许多“招数”来处理临期食品。比如,有的商家推出“蔬菜盲盒”“面包盲盒”,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还有的商家将快到期的食品赠送给会员或员工,都颇受欢迎。
随着折扣价的临期食品日益被关注,这些原本被“嫌弃”的商品一举“逆袭”,成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在线下,出现了专门的临期食品折扣店;在线上,则诞生了一批相应的销售平台。跟这些平台或店铺合作,不失为一种处理临期食品的好方法。
此外,各地也更重视对临期食品的管理。
2022年,《安徽省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出台,旨在规范临期食品销售管理并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其中提到,鼓励大中型商场、超市和有条件的其他食品经营者对临近保质期食品通过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柜)等方式集中陈列出售。
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农村食品经营者临期食品管理工作指引》,指导和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规范临期食品销售行为,防范过期食品流入农村市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城镇地区也可以参照适用。
总而言之,处理接近保质期的食品,丢弃销毁当然是一种方法,但是,从反对浪费、爱惜食物的角度来看,不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探索更多样化的利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