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摊赞助“苏超”,城市容得下平凡人的梦想
来源: 长城网  马青
2025-06-25 10:15:36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马青

“东哈·东北街边烧烤”广告出现在“苏超”常州赛区。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最近,“苏超”联赛常州对战南京的赛场上,观众发现场边广告牌上出现了一个很普通的店名:“东哈·东北街边烧烤”。一个街边烧烤店居然成了“苏超”的赞助商,这家小店迅速火爆全网,成了“流量担当”。

  故事的起点是一份朴素的祝福:店主的外甥女在常州体校练体操,代表常州队拿过不少奖牌,他们拿出十万元赞助苏超,是想感谢常州体校对孩子的培养,表达对本地体育事业的支持。一对外地来常州打拼的异乡人,内心深处已经以此为家,恰如苏轼诗云:“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座城市是如何让人心安的?店主15年前来到常州打工,曾创业失败,结婚安家后,夫妻俩从小小的烧烤摊起步,靠诚信经营赢得口碑、站稳脚跟后,把路边摊挪到了室内,扩容成了烧烤店,生意经营得有模有样。在这个过程中,执法部门不是一味驱赶,而是通过灵活包容的城市管理政策,给予“草根”创业者起步的机会、生存的空间,当他们从摊到店,去办理营业执照时,1个小时就办好了手续。

  政策的包容与善意,服务的便利与高效,就像滋养土壤的营养剂,让市井烟火中的小小梦想得以生根发芽。所谓“营商环境”好不好,正在于是否能惠及每一个小店主和普通创业者。就像苏超赛事招商,不区分企业大小、品牌高低,守法、合规的个体工商户也能和大品牌一样公平参与,当烧烤店和大银行并肩而立在“苏超”的广告牌上,这本身就是城市公共资源开放性的一种体现。

  其实,苏超联赛本就是群众的运动、草根的舞台,人们喜欢这场赛事,并不全是因为球技有多炫。越是草根,越需要舞台;越是普通人,越在意能否被看见。公共生活的参与度,更容易激发人们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采访中,记者问烧烤店的食客们如何看待常州队比分落后的局面。食客轻松地说:“那有什么,最后一分钟不是都没放弃吗?”敢拼不一定赢,但敢拼才有可能赢——这是足球场上的写照,也是人生的智慧,更是城市精神的底色。正因为有“不服输、肯拼搏”的城市气质,才会有那么多像这对夫妻一样的外地人,愿意在这里安身立命,把异乡当故乡。

  一个城市的吸引力,不是GDP有多高,高楼大厦有多壮观,夜晚的霓虹有多闪亮,更在于它是否能让每一个平凡人都能获得公平的发展机会。这里不介意你从哪儿来,只要你来了就会被接纳,只要你留下,这里就是家。城市治理要有打破藩篱的勇气,不问出身、不设门槛,外地人才能有新市民的担当。

  城市建设,归根到底是“为人而建”,要有吸引大企业的能力,更是小生意、小梦想、小舞台的容身之所。当每一个心怀梦想的普通人,都能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奋斗的价值,有机会拥有高光时刻,城市才会更有生命力。

关键词
烧烤摊,苏超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