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金雕展翅飞翔。通讯员 金波 供图
金雕育雏场景。通讯员 金波 供图
赤城县后城镇丹霞赤壁景观。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熊睿琦 摄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河北传来好消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赤城“安家”啦!
“从2024年起,我们开始监测金雕在赤城县丹霞赤壁区域的生活轨迹,当年3月底在河北省首次拍摄到金雕的活动影像。今年3月初,我们开始寻找金雕新的巢穴位置,4月份拍摄到了小金雕的破壳全过程及金雕育雏场景,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近日,张家口市赤城县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站的负责人金波,说起用镜头记录金雕影像的经过,难掩兴奋。
金雕,被称为“猛禽之王”,常栖息于山地森林、草原、荒漠、河谷和农田等多种类型生境,筑巢于悬崖峭壁或高大的树木之上。这个对生存环境有特殊要求的猛禽为何愿意“安家”赤城?
从区域地貌看,金雕的“家”位于赤城县后城镇附近的丹霞赤壁区域,而赤红岩壁构成天然的“空中堡垒”,既便于筑巢瞭望,又提供绝佳的捕猎视角。
还值得一提的是,猛禽处于食物链的上端,属大型猛禽的金雕能够栖息繁衍,也表明当地动植物的物种较为丰富,野生动物食物链的构成较为完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赤城,广袤山林与湿地构成完整生态链,野兔、雉鸡及各种鸟类等穿梭其间,化作金雕唾手可得的“美食”。
金雕“安家”赤城,并非偶然现象,“天帮忙”之外,还有“人努力”的多重因素。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赤城累计投资19.4亿元实施营造林面积138.8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4.41%,林草覆盖率达到84.16%。同时,他们还重点加强了自然保护地建设和湿地保护,通过植树造林、草原修复让荒山披绿,通过湿地恢复、水源保护唤醒沉睡的溪流,成立了赤城县野生动物救助保护站,为野生动物撑起“安全伞”。村民们日常出行也主动绕开金雕主要活动区域,生怕惊扰这份珍贵的宁静,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这些特殊的“邻居”。
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也是最好的“环评师”。如今,除了金雕,黑鹳、苍鹭、游隼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此“安家”,生物多样性指数较10年前提升40%,赤城正蝶变成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鸟类天堂。
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方法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也有日复一日的耕耘与守护。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珍稀鸟类纷纷投下“信任票”,赤城县依托独特的地貌,不断加大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的实践,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温馨画面,成为京津冀生态协同的生动见证。实践表明,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逐“绿”而行,守护生物多样性之美,必须真抓实干、常抓不懈,越是有挑战越要破浪前行。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京津冀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即使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也还远未到松口气的时候。坚持下好“生态一盘棋”,进一步统筹好大气、水、土壤、山林等基础性生态环境要素治理,持续深入抓好生态环境联控联治,要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