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缺考”获准补考,这样的“破例”是对人性的呵护
来源: 长城网  芦静
2025-05-15 14:49:08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5月10日早上,山东烟台一名职教高考考生姜昭鹏在赶考途中,因同学突发心梗休克而耽误参加首场语文考试,与网约车司机王涛合力展开了一场7分钟的“生死救援”,事件引发广泛社会关注。

  职教高考作为职业教育学生升学的通道,其重要性不容置疑。然而,在考试与救人之间,姜昭鹏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上演了“教科书”式的生死救援,用行动诠释了对生命的尊重和担当。正如网友评论称:“虽然错过了考试,但是他的人生考试满分。”

  “考试一次没考还有下一次,但是同学的生命只有一次,错过了就不会再重来。”面对记者“是否后悔这次缺考”的提问,姜昭鹏的话语质朴却充满力量,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致敬。

  事件发酵后,“情况特殊能否补考”成为公众热议焦点。令人欣慰的是,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迅速给出了暖心回应,公告称:“经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姜某参加考试。”与此同时,烟台市官方向姜昭鹏和一同救人的司机王涛颁发“烟台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证书并给予现金奖励。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向善而行的能力,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在规则与人性之间,教育部门选择了更加人性化、更加温暖的处理方式,为姜昭鹏提供了补考的机会,这不仅是对见义勇为者的“破例”,更是对人性向善的呵护。

  日常生活中,“功利主义”成了不少人的生活信条。当人们犹豫在他人遇到危难时要不要伸出援手时,姜昭鹏的选择犹如一针“清醒剂”,向社会传递了明确信号:见义勇为的行为会得到认可与支持,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性之光”。

  而教育部门特事特办,启用副题安排补考的举措也让学生们看到,规则并非冰冷僵化的,在追求学业进步的道路上,分数只是一时之得,善良、勇敢等美好品质同样熠熠生辉。

  此外,姜昭鹏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急救知识的重要性。作为口腔义齿制造专业的学生,姜昭鹏能够在关键时刻对发病同学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得益于他在专业课上对急救知识的系统学习。

  目前,被救同学已清醒,正在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医生为其转危为安感到庆幸,并坦言,患者来医院的路上,持续按压的7分钟,很关键。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急救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注重实践操作,以便在生活中遇到危险时能够学以致用,挽救生命。

  教育需要多元化。姜昭鹏“救人缺考”获准补考的事件虽然只是个例,但它所传递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却是深远的。在得知获准补考的消息后,姜昭鹏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准备考试。预祝已经交出满分人生答卷的姜昭鹏,考试顺利、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姜昭鹏,生死救援,补考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