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马青
近日,一个横跨武汉与郑州的寻亲故事让人感慨不已。湖北武汉蔡甸区的村民李建平带着妻子千里迢迢奔赴河南郑州,将已故弟弟李国平留下的两套房产及存款,亲手交到从未谋面的侄女李雨桐(化名)手中。
湖北武汉蔡甸区索河街道梅池村。
2024年4月,李建平的弟弟李国平因病去世,留下了两套房产和一些存款。李国平早年在河南郑州打拼时结过婚,育有一女,但在孩子一岁时就离了婚,也返回武汉发展,与前妻和孩子再无联系。尽管家族中有人建议李建平把弟弟的财产留给自家孩子,但李建平夫妇决定,一定要找到弟弟的女儿,把两处房子和存款都交给她。或许是弟弟李国平生前未曾明言的托付,兄嫂心有所感,也或许只是出于朴素的道义,不想让侄女吃亏。
在郑州警方和社区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正在某大学读大四的侄女李雨桐。命运对这个23岁的姑娘并不温柔,她1岁被父亲抛下,10岁又失去了母亲。但命运又总在关键处,让她感受到来自亲人的温暖:她被姨母好心收留,抚养长大,如今又收到了来自远方至亲的温情馈赠。那不只是一笔财富,更是一份割不断的血脉亲情,一份对缺席多年的父爱的弥补。
可能有人会说,按法律规定,李国平的女儿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本来就应该给她。可要知道,在经历了长达23年的失联之后,这份法理上的理所当然是不是能不打折扣地执行,是不确定的——毕竟,法庭上那些遗产继承纠纷案比比皆是。还记得一位著名相声演员去世后,其女儿与伯父之间因遗产分配对簿公堂,公众对此唏嘘不已。普通人为了一两处房产,绞尽脑汁争夺的也不在少数。上海一名女子亡故火化三个月后,其丈夫因为不想和岳母平分遗产,竟然带来了一个“试管婴儿”,声称是妻子血脉,要求共同继承,最终被法院驳回。还有父亲成了植物人之后,女儿不管不顾,14年全由姑姑照顾,但父亲一去世,女儿却立刻起诉,要求继承全部遗产,最后被法院判决由女儿和四个姑姑平分。
所以,即使从法律维度审视,李建平的选择也可以称得上是对法治精神的尊重和践行。而比法律逻辑更动人的,是这对夫妇在侄女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跨越千里完成这场诚信履约。他们不是基于法律条文的被动等待,而是以亲情为出发点,以良知为方向的主动作为,是将亲情与诚信放在利益之上的道义之举。
遗产继承纠纷,争的是钱,输的却是情,相比这类恩怨情仇,李建平的寻亲路,才是温情脉脉的人间正道。李建平夫妇用他们朴素的认知与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不是房产与存折上的数字,而是那份愿意为血脉奔赴、为亲情让渡的决心与善意,在“精致利己主义”观点颇有市场的当下,他们却试图证明,真正的财富传承不在于利,而在于情,在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