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登顶!《哪吒2》靠什么点燃观众热情
来源: 长城网  成平
2025-02-19 09:43:5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成平

  58亿、100亿、120亿、断层领跑年度票房59.4%……《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以“魔童式”的爆发力,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票房数字的狂欢之下,更值得追问的是:为何这个烟熏妆的反骨少年哪吒,能一次次点燃观众的热情?

观众经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电子海报。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答案或许藏在导演饺子的创作哲学里:“每个角色身上,都有一部分真实的我们。”  

  当哪吒高喊:“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当百万海妖举起定海神针冲破天鼎,当原本严肃神秘的三星堆青铜人化身蠢萌的青铜结界兽……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瞬间,不仅是特效与笑点,更是对“不认命”的集体共鸣。

  正如网友所言:“我们难以共情逆天改命的天才,却在小妖冲锋时热泪盈眶。”这种共鸣,恰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心理:打破“小镇做题家”“佛系青年”等标签的束缚,做不被定义的自己。

  现实中,标签化认知何尝不是一种“天元鼎”?《哪吒2》提供的,正是一剂打破枷锁的解药—— 影片用“不完美”的角色群像,映照普通人的挣扎:石矶娘娘的“不内耗”、土拨鼠的“干饭哲学”,甚至反派的反抗,都在诉说“凡人亦可日有寸进”。这种叙事,让观众从“被定义”转向“自定义”,我的人生我做主。 

  《哪吒2》的成功,绝非对神话故事的简单复刻。它用现代叙事解构传统,让哪吒从“剔骨还父”的悲情英雄,蜕变为“逆天改命”的反骨青年。太乙真人的“川普”、三星堆元素的结界兽、天津口音的章鱼首领……这些本土化创新,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根脉,又注入了鲜活的时代气息。传统血脉与时代基因的碰撞,成为文化创新的密钥。

  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哪吒2》为中国动画开辟了一条“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导演饺子曾为哪吒重生画面死磕一年,为海妖锁链细节放弃国际团队合作。这种“死磕精神”,恰是国产动画从技术追赶走向文化输出的缩影。  

  从1月29日上映,截至2月17日,票房破120亿。《哪吒2》的票房奇迹,印证了“优质内容永远是硬通货”的定律。电影的制作成本虽未公开,但导演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光线传媒多年深耕动画产业的布局,无不揭示一个事实:文化产业的升级,需要“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与工业化体系的双重支撑。  

  更值得关注的是,影片以59.4%的票房占比断层领跑,并带动2025年度大盘票房(含预售)突破200亿,刷新中国影史年度票房最快破200亿纪录。这样的数据,足以证明国产IP的吸引力。从哪吒“魔童降世”“黑悟空”横空出世到“唐宫夜宴”舞动网端……一个个“大爆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最佳体现。如今,越来越多“古老的”正在成为“新生的”,每每看到,一份自豪感油然而生,文化自信莫过于此。

  罗大佑在《童年》中唱:“没有人能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而《哪吒2》的回答是:神仙不在深山,而在凡人心中。鲜活的人生,从来不是天赐的剧本,而是主动打破枷锁的每一次尝试。

  2025年,愿我们既有“逆天改命”的坚定,亦修得“驭浪前行”的智慧。毕竟,真正的神话,从来都是由凡人书写。

关键词
哪吒2,票房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