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一个车间,生产多款机器人,分属不同企业——在唐山百川机器人共享制造工厂,力量有限的中小企业,依托共享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团队,也能搞研发制造。
机器人产业,企业“抱团”闯出发展新路子。11月5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专场,介绍了河北特色产业聚群成势的硬实力。
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提升产业、区域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五年来,河北依托各地资源禀赋,围绕特色产业领域开展差别化探索,因地制宜打造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为推进产业集群降本增效、提档升级,2024年以来,《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行动方案》《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工作指南》先后出台,明确原料集采、关键设备、生产工序、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物流贸易六大共享路径,覆盖生产制造全链条,推动集群企业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融合共享。
在具体实践中,各产业集群结合实际情况,形成多样化共享模式。邯郸永年紧固件企业打造共享工厂平台,一端对接全球采购商,一端把订单分给产业集群内的同行企业,实现互利共赢;邢台清河部分龙头羊绒企业打造共享平台,通过集中采购和设备共享,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运营成本。这些共享工厂成为榜样标杆,引导各地“看样学样”开展共享。
河北以“共享智造”赋能为突破,截至目前,推动90个集群建成共享工厂(载体)168家,共享设备1万余台(套),带动1.3万余家企业参与。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内生动力。河北着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机制,累计培育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5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同时,河北还以科技特派团赋能特色产业升级,推动先进技术成果在集群有效转化,助力河北特色产业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催生发展的“最大增量”。如今,河北特色产业集群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跃升”。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培育“领跑者”企业是关键。通过给予相关支持、加强分类指导和包联服务等手段,河北累计培育“领跑者”企业589家,带动3200多家集群企业协同发展。就像在石家庄鹿泉区,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京华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石家庄联盟科技园,吸引17家企业进驻,初步形成一条从研发到生产、从LED器件到组件再到整机的半导体照明产业链条。这些“领跑者”,不仅可以对制造行业发挥质量提升的“鲶鱼效应”,对其他行业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河北特色产业集群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全省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站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还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继续优化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大力推动特色产业稳中有进、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