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专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2024年河北省粮食播种面积9690.2万亩、亩产403.4公斤、总产781.8亿斤,比2020年分别增加107万亩、7.3公斤、22.6亿斤,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创建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74个,蔬菜、中药材、奶业、精品肉类、中央厨房等全产业链产值均超千亿元……11月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专场,晒出的“十四五”河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绩单令人振奋。
强省必先强农,农强方能省强。“十四五”以来,河北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全省农业农村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有效发挥了“基本盘”“压舱石”作用,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望“十四五”,河北作为农业大省,无论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还是乡村产业发展质量,都“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引擎。这五年,河北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52万亩,旱碱麦面积扩大到184.98万亩;培育优良新品种350多个,研制新装备新机具500多台套,试验示范新技术新模式5000余项,全省农作物优良品种、主推技术覆盖率分别稳定在98%、9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7%以上……一个个亮眼数字、一项项扎实举措,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丰收密码。
支撑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还有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集群、园区、项目。比如“河北净菜”,如今已成为北京蔬菜市场不可或缺的“主力军”,而这背后,就是生产、质量、流通、销售、品牌全链条一体化推进,从实施环京津设施蔬菜、越夏食用菌国家级产业集群项目到建立国家蔬菜改良中心河北分中心等3个“国字号”研发机构,从与北京科研机构共建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到开展走进新发地、品味河北、金秋消费季、品牌年货节系列活动,丰富百姓“菜篮子”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河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随着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构建,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都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对于河北而言,在希望的田野上,深入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多个环节还需要继续协同发力,让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持续迸发,让“农”字更出彩。
引领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关键在人才。鼓励更多农业科技人才扎根广袤田野,为广大人才施展才华、长远发展厚植肥沃土壤,持续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智化发展水平,奋进足音正在燕赵大地铿锵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