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大型设备在贵州省榕江县“村超”球场清淤。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贵州榕江特大洪灾牵动人心。短短数日,两次洪峰过境,县城变“泽国”,居民的生活被打乱,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榕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洪水面前格外脆弱。地处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都柳江、寨蒿河、平永河三江于县城汇聚,67 条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形成天然的“洪水走廊”。
自6月18日起,当地连续6天普降大到暴雨,相当于一周下足了半年的雨量。22日至24日持续强降雨,全县平均累计降雨量超200毫米。公开资料显示,榕江县总面积约3315.8平方公里,按照杭州西湖约1429万立方米的库容量计算,相当于在22日至24日,至少有46个杭州西湖的水泼向了榕江县。上下游洪水、降雨叠加,致水流速度减缓,水进来后出不去,进而整个县城一片汪洋。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洪水肆虐之时,各方力量迅速集结,奔赴榕江等地抗洪一线。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紧急将国家救灾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三级,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1.5万件中央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在紧急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基础上,追加安排1亿元支持贵州洪涝灾后恢复;武警贵州总队增派千余名子弟兵,在洪水中穿梭救援,转移被困群众;消防救援队伍日夜奋战,驾驶冲锋舟、橡皮艇,一次次冲进洪流,解救受困百姓……应急、水利、气象、交通、公安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洪灾之下,每一个“你”都有人牵挂。恰逢高考志愿填报,因榕江县部分区域还未通电,共青团榕江县委发布消息,在当地专门设立了高考志愿填报点,保障学生志愿填报工作。除了在一些营业网点放置了电脑,供考生填报志愿使用,还在一些学校周围安排了应急通讯车,保障信号通畅。这样细致入微的服务,让人深受感动。
当地群众也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和互助精神。忠诚镇忠诚村在洪灾中受影响相对较小,当集结令响起,“带上菜刀,来村委会干活”,全村人一呼百应,纷纷奔赴村委会的合约食堂,为救援队赶制盒饭。灶台从早到晚不熄火,炒菜师傅炒到手抽筋,大家齐心协力,只为让救援人员吃上一口热饭。此外,榕江县巴鲁村8岁足球小将韦蓝骏弓腰在洪水过后的街道上清理垃圾和淤泥的身影,被央视新闻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村超少年”所展现的顽强乐观令人感慨不已。
灾情就是命令,来自各地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共青团贵州省委、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启动青年突击队投身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3706名团员青年组建103支青年突击队,积极开展道路清淤、物资搬运、群众转移等工作。
许多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织捐赠物资,为灾区群众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温暖,各地的救援队、爱心物资陆续涌入榕江,逆风驰援。其中,宁夏中卫公益人士、“跪行巨人”胡雷筹集钱款购买19吨物资,驰援榕江的善举引发网友热议,曾一度登上热搜榜。值得一提的是,胡雷并不是在唱“独角戏”:同行朋友买了2万多元的物资,商家主动降价数千元,货车司机提出少收2000元运费……这些共同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我们看到了无数温暖人心的画面,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水灾或许不可抗拒,但来自方方面面的牵挂却是无价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人人献出一份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6月29日10时,该县终止防汛I级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汛,灾后清淤清障工作有序开展。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榕江一定能够迅速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重建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