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网站也造假?个人信息保护刻不容缓
来源: 长城网  黄帅
2025-04-22 11:07:33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黄帅

资料图。来源:新华社

  日前,《人民日报》曝光了一些涉及个人信息犯罪的黑灰产业链现象,引起舆论关注。其中就包括求职网站虚假招聘的问题——假冒用人公司诱导下载涉诈APP,骗取倒卖求职者信息。据报道,“该团伙已初步形成制售假营业执照、在各大平台违规注册公司、骗取倒卖求职者信息的黑产链条。”而且,“犯罪团伙在7个网络招聘平台上冒用正规企业信息进行注册,致使被冒用的企业无法在平台注册招聘,堵塞求职人员入职相关企业的网上通道,对求职招聘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破坏”。

  对于以上现象,很多网民都表示,自己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诈骗现象。求职者满怀希望地在平台上填写自己的真实信息,却被不法分子利用,而且经常防不胜防,的确是一个值得引起各方高度重视的问题。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个人信息防御机制的不完善。现实中,一些APP的注册门槛较低,且不具备较强的用户信息保护能力,甚至有些APP就像上述报道中提到的一样,本身就是不法分子制造的假网站、假平台,其目的本来就不是招聘,就是为了盗取用户的信息,诈骗用户的钱财。

  再者,受害者的维权与追责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其实,有很多人并非在被骗之后完全意识不到问题出在哪里,但他们不知道如何维权,甚至连投诉渠道都没有,就算报警,也未必能及时追回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犯罪分子就更加猖獗,更会漠视法律,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因此,必须斩断黑灰产业链,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并在源头堵住违法犯罪的可能性。对此,公安机关与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机构,需要加强联动,共同出击,着力整顿,以雷霆之力维护市场秩序。比如,公安机关近年来不断推进“净网”系列专项行动,仅2024年就侦破相关案件7000余起。以此为基础,还要不断提升侦查与惩戒力度,绝不能让任何一个不法分子逃脱法网。

  再者,求职者也需要不断提高防骗意识与维权能力。尽管现在求职很难,但求职者也不能轻信一些平台或公司给出的不合常理的“诱惑条件”,少一些“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多一些反诈的观念,从而减少被骗的可能。尤其是面对各种平台需要用户填写个人资料时,求职者需要严格审查其资质,在确保其行为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再提交个人信息,绝不能为了解决就业难题而随意提供自己的隐私信息。

  在这个基础上,一些线上平台也需要加强对招聘单位资质的审核,对那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公司“一票否决”,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欺诈用户、蒙骗求职者的行为,实现这个行业的“良币驱逐劣币”,真正确保行业内的自我净化与优胜劣汰,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实现对平台用户合法权利与个人隐私的全方位保护。

关键词
求职网站,造假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