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收文200多份,中小学也要“搬文山填会海”
来源: 长城网  韩新新
2025-11-13 20:05: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中小学教师负担类型统计。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若干措施的通知》,对深化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引发关注。据红星新闻调查报道,近年来,针对教师减负的各项政策相继出台,令不少一线教师有减负感受,但到学校行政条线和领导层面,工作负担依然很重。

  教师的主责主业是教书育人。但长期以来,诸多杂事杂务过度侵占教学时间,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处理上级部门文件为例,某学校一年接收归档的文件有200多份,其中多数文件需要落实。一份文件有时会部署7到10项活动,每项活动又可能涉及策划准备、具体实施、总结汇报等程序,让人不堪重负。

  其实,国家对“教师减负”早有关注。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提出20条举措,要求大幅精简文件和会议,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2024年8月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今年1月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任务负担。江西、河南等多个省份也相继出台了教师减负清单。

  在学校层面,这些政策举措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多地一线教师反映,其节假日值班、陪餐、巡河等课外工作明显减少或取消。但另一方面,行政上的“文山会海”、大量赛事活动却依旧让很多教师困扰。

  多轮政策出台,教师负担却并未有效减轻。究其原因,有的地方政府把教师当作一般公务员看待,常态化、习惯性摊派非教学任务;同时,很多额外活动、赛事事关学校、教师考核评优,难以推拒。

  千招万招,不抓落实都是“虚招”。减负政策“不落不实”,不仅妨碍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有损政府公信力。

  归根结底,教师减负,“发文”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严抓落实,让每项要求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

  教师减负工作是涉及教育、行政、社会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要真正抓出成效,有必要统筹相关部门力量,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制,分解目标、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减少学校和教师的非教学任务;强化监督问责机制,设置专人专班进行日常监督,对有违教师减负政策的行为进行问责、追究;设立教师意见反馈机制,定期收集梳理教师关于减负工作的意见、需求,及时作出回应、进行改进。

  全社会应该看到,只有把为教师减负松绑落到实处,才能让教师回归课堂,让他们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打磨教法、关爱学生。教育,也方能回归本源。

关键词
文件 教师 减负
责任编辑:韩新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