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啥“最美”
来源: 长城网  芦静
2025-09-10 15:17:44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保定学院2000年首批赴疆任教的老师。图片来源:央广网

  9月10日,2025年“最美教师”名单公布,保定学院毕业生赴疆任教群体代表赫然在列。

  从前不久的“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到今天的“最美教师”,他们一次次成为聚光灯的焦点。人们不禁追问:在这个优秀教师辈出的时代,这些扎根西部的保定“格桑花”,究竟“美”在何处?

  这要从25年前的选择说起。2000年,当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时任新疆且末二中校长段军的一句“我们那里特别缺老师”,点燃了第一批保定学院支教老师们奔赴边疆的火种。

  “到西部教书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一去就是25年。

  选择支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25年来,从土坯教室到智慧课堂,从师资匮乏时一个班主任带7个班到如今众多支教老师扎根坚守,保定学院400余名毕业生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边疆教育事业上,只为回应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

  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的光环,而在于内心的坚守与奉献;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不在于一个人在战斗,而在于“一个人带动一群人”的乘数效应。当我们在教师节这天回望这群“大风刮不走的老师”,看到的不仅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画像,更是教育温度与力量的接续传递。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他们的光芒,不仅照亮了课堂,更映照出看得见的改变。2003年,他们带的首届毕业生刷新中考纪录,彻底摘掉了“教育老末”的帽子;截至2024年,保定学院且末支教老师共培养了9000多名毕业生。那些从课堂走出去的孩子,有人成为了乡村教师,有人返乡创办了特色农产品合作社,有人带着乡亲们搞起了旅游。

  “你们已经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长成一棵大树。”感动中国2024年度人物颁奖礼上,这句献给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颁奖词,让前去领奖的保定学院毕业生、新疆且末县第二中学英语教师荀轶娜至今难忘。她说:“树是沙漠里的宝贝,每一个来且末的同学初心都是成为扎根在这里的一棵树。20多年的坚守和付出,我们做到了。”

  向“最美教师”致敬!愿这份“美”被更多人看见、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
保定学院,赴疆任教,最美教师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