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补”新政,点燃金融消费双引擎
来源: 长城网  毕舸
2025-08-14 20:56: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毕舸

  8月13日,一场看似寻常的新闻发布会,悄然释放出中国经济复苏的深层信号。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手,对外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政策微调,而是一次财政与金融协同发力的系统性创新。

  此番消费“国补”有哪些政策性突破

  有人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恰如其分。政策核心直击两大关键群体:一是普通居民,二是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前者,针对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财政给予1个百分点的贷款贴息,期限一年;后者,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八大服务行业,单户最高可享100万元贷款贴息,贴息上限1万元,同样为期一年。“双轨并行”的设计,既满足了普通家庭家电换新、教育医疗等刚性需求,又精准扶持了服务业中小经营主体渡过难关。

  政策突破性体现在三个维度:

  其一,普惠性覆盖。取消复杂申请程序,只要贷款用于真实消费或经营,即可享受贴息,真正实现“省钱又省心”。

  其二,杠杆效应显著。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投放,财政资金效率呈几何级放大。

  其三,部门协同创新。财政部主导资金分配,央行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提供流动性支持,金融监管总局把控资金流向,商务部跟踪政策实效,形成“资金—信贷—监管—评估”的闭环系统。

  可见,此次政策设计力求普惠,不设复杂申请流程,目标是让群众“省钱又省心”。

  与传统“国补”相比,有哪些延续性

  回望过去,“国补”一词早已深入人心。从家电下乡到汽车以旧换新,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直接降低消费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已带动销售额超2.9万亿元,惠及约4亿人次。这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亿万家庭生活质量的切实改善。

  而此次新推出的贷款贴息政策,与传统“国补”相比,既有延续,更有突破。传统补贴多为“事后返现”或“直降价格”,资金直接流向消费者;而此次则是“前端贴息”,通过降低贷款成本,放大金融杠杆,引导资金精准注入消费链条。如果说过去的“国补”是洒水灌溉,那么如今的贴息政策,则是精准滴灌,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

  它不再局限于某类商品,而是覆盖居民日常消费的方方面面,从一顿饭、一次旅行,到一次家政服务、一场电影,都能享受政策红利。更重要的是,它首次将服务业经营主体纳入补贴体系,让那些提供服务的小微企业、个体户也能获得低成本资金支持,从而提升供给质量,形成“需求—供给”双向拉动的良性循环。

  两项贴息落地,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苹果公司CEO库克的一番话,为“国补”的市场影响力添上浓重一笔。他近日公开表示,苹果在华业务受益于中国政府对部分设备提供的补贴,称“这是补贴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完整季度”。一家全球科技巨头主动致谢,说明“国补”不仅提振了内需,更成为吸引外资、稳定市场预期的重要信号。

  库克此言向世界传递一个清晰信息:中国仍在积极作为,用真金白银支持市场,用制度创新激活经济。库克的感谢不是客套,而是市场对政策有效性的最高认可。传统“国补”已证明其威力,2.9万亿元的销售额和4亿人次的参与,是政策成功最有力的注脚。

  展望未来,这两项贴息政策的落地,或将产生深远影响。截至2025年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贷款余额2.8万亿元。政策若能有效激活这一庞大资金池,其乘数效应不可估量。

  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将带动更多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形成“财政撬动、金融跟进、市场响应”的联动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已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为政策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持。金融监管总局则强调加强资金用途管控,防止套取挪用,确保每一分贴息都用在刀刃上。商务部将强化审核与效果跟踪,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多方合力,正在织就一张细密的政策保障网。

  政策到期后,还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延长或扩围,显示出政策的灵活性与可持续性。“国补”不是万能药,但它是一把钥匙,一把打开内需潜力的钥匙。它降低的是成本,提升的是信心;撬动的是资金,点燃的是希望。

  从家电到汽车,从商品到服务,从消费端到供给端,中国的“国补”正在不断进化,变得更加精准、高效、包容。系列举措不只是经济工具,更是民生工程。当一位年轻人用更低的利率换上新手机,一家小餐馆拿到贴息贷款更新设备,一位老人因养老贷款支持住进更舒适的机构,政策的温度便真实可感。

  中国经济的韧性,藏在每一个被激活的消费意愿里,藏在每一家小微企业中。财政与金融的协同,如同双轮驱动,正为消费这辆马车装上更强引擎。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这一次的“国补”新策,或许正是那股推动经济回暖的清风,正悄然吹向每一个角落,唤醒沉睡的活力,照亮前行的道路。

  (作者:毕舸,资深财经评论员)

关键词
贷款,贴息,国补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