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仁龙被全网寻找,是否考上北大其实并不重要
来源: 长城网  孔德淇
2025-07-17 16:30:2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孔德淇

  “还记得这个跪在继父坟前失声痛哭的韦仁龙吗?”日前,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的一则视频,让这个名字重新回到公众视野。那个靠捡垃圾赚学费、在命运泥沼里挣扎的少年,曾用坚韧点燃无数人对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如今十多年过去,他是否如传闻般考入北大?是否真正改写了人生?

  其实,答案或许没那么重要。

  韦仁龙的人生起点,是一手摊开的烂牌。2001年生于广西河池王里村,幼年父母双亡,12岁时唯一的依靠——继父也撒手人寰。当别的孩子还在撒娇耍赖时,他已扛起生活的全部重量,白天上课,放学后捡垃圾换钱,夜晚在空荡的屋子里啃课本。有镜头记录下他跪在继父坟前的模样,瘦小的身躯抖得像风中的野草,却咬着牙说“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

  这不是戏剧里的煽情桥段,是那些底层孩子与命运角力的缩影。我们总说寒门难出贵子,可韦仁龙偏要在裂缝里种出花来。捡垃圾时攥紧的空瓶,和深夜灯下翻卷的课本,都是他对抗命运的武器。

  十多年来,韦仁龙的消息时断时续。2020年高考后,“707分考入北大”的传闻刷屏,无数人转发点赞,像是在为自己当年的牵挂找到圆满结局。即便后来传闻未被证实,也少有人苛责。这份“宁愿信其有”的默契,藏着公众最柔软的期待。事实上,比起是否考上北大,更该看见的是,在被生活反复捶打的日子里,他没低头、没逃开,始终保持好好活着、好好读书的念头。对韦仁龙而言,能从闭塞山村走到开阔天地,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在失去所有亲人后依然相信明天会更好,这份心性本身就是比名校通知书更珍贵的成长。

  公众为何在意一个素未谋面的少年?因为他的故事照见了太多人的影子。或许是曾经在困顿中挣扎的自己,或许是身边那个咬牙坚持的亲友,又或许是我们心底对“努力就有回报”的集体信念。韦仁龙不是符号,是千万个在泥泞中前行者的代表。人们牵挂他的现状,也是在追问这个世界,真的会善待那些不向命运低头的人吗?

  这种牵挂里,没有功利的计算。没人要求他必须成为“成功人士”,没人追问他如今赚多少钱、住多大房。李小萌的话质朴无华:“不管现在活得是精彩还是平常,好好活着,是我们所有人对韦仁龙最大的期望。”这份期待比任何“逆袭神话”都更接近生活的本质。

  这些年,我们见惯了“寒门贵子”的叙事,要么是一路开挂的逆袭传奇,要么是跌落尘埃的唏嘘故事。仿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不值得被书写。韦仁龙的故事最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其“不完美”,没有惊天动地的转折,没有万众瞩目的光环,只有一步一步往前走。

  或许他如今只是个普通上班族,挤地铁、赶方案,过着和我们一样的日子;或许他仍在为生活奔波,偶尔也会被现实磋磨得疲惫。但这又何妨。那个曾靠捡垃圾凑学费的少年,能平安长大、自食其力,在经历那么多失去后,依然好好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生活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有人跑得耀眼,有人跑得沉稳,只要没停下脚步,就都值得尊重。韦仁龙教会我们的,不是必须站上巅峰,而是就算站不高,也要站直了。

  如今再问起韦仁龙的下落,更像是在寻找一个回答。当生活给了一堆碎玻璃,我们能不能用它们拼出一扇窗?从他当年攥紧课本的样子里,我们早已看到了答案。至于他现在在哪、过得怎么样,或许不必强求一个结果。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韦仁龙的人,曾用坚韧告诉我们“别认输”,这就够了。好好活着,就是对命运最有力的回击。

关键词
韦仁龙,北大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