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高温下花4小时翻8吨垃圾找手表,值不值?
来源: 长城网  芦静
2025-07-14 17:22:04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7月13日晚,话题“翻垃圾找儿童手表被质疑浪费人力”冲上热搜第一。

  事情是这样的:7月6日,广东游客卢女士称,孩子的手表不慎被放入高铁列车的纸质垃圾袋中,他们随后通过手表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或许已经被当做垃圾处理。卢女士在拨打了市政服务热线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环卫工人在高温下寻找4个小时,在翻找了8吨垃圾后,终于找到了手表。

  消息发出后,部分网友表示一块儿童手表并不值得花费如此人力物力寻找。更有网友表示让环卫工在高温下4个小时翻找8吨垃圾,此举并不体恤一线环卫工人。

  对此,该环卫公司的上级部门大同市城管局回应称,此前也有过帮市民寻找失物的先例,此次并非特殊个例,“做啥是值,做啥不值?这是我们该做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高,也不要把它放得太低。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

  急群众之所急,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接到卢女士的求助电话后,大同市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立即行动,将丢失的手表从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并于当晚送还至卢女士手中,不仅展现了城市服务的高效协作水平,更生动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比于一块儿童手表,虽然环卫工高温作业4小时的人力成本、垃圾转运处理费用看起来远超物品价值,但公共服务从来不是简单的成本计算,而更在于其承载的情感意义,让外地游客切身感受到当地的暖心服务和实干态度。

  公共服务关系民生,连接民心。当环卫工人不惧脏乱,徒手在垃圾堆中逐一翻找时,他们拾起的不只是一块手表,还有普通人被重视、被善待的尊严。相关部门“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肯定去做”的回应,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公共服务的人民属性。

  当然,环卫工人的辛苦劳作也要被看见。高温下花4小时翻8吨垃圾,其工作环境之恶劣可想而知,不惧脏乱的精神固然值得赞美,但如何更好地保障环卫工人的权益,让其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同样考验着公共管理的智慧。比如,能否通过金属探测、智能定位辅助等科技手段,提高特定物品定位效率,减少人力翻找成本;在类似帮市民寻找失物的事件中,是否对环卫工人及时采取了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否给予了额外补贴?

  此外,从源头上说,卢女士一家是否对手表尽到了妥善保管义务?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若一次次因旅客的疏忽丢身份证、丢手表,而让环卫工人花4小时翻8吨垃圾,整个服务系统也将不堪重负。在高铁车厢播放提示短片,在垃圾投放口设置醒目标识……铁路等相关部门也应通过形式多样的举措,时刻提醒旅客在旅途中守护好自身财物安全。

  一个真正文明的城市,不能只是暖了游客的心,却忽略了环卫工人的权益。如何最大化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如何让下一次搜寻不必翻遍8吨垃圾?如何让每一位劳动者的汗水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如何在有求必应与量力而行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起环卫工翻垃圾寻表事件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

关键词
环卫工,高温,找手表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