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熊志
近日,网传百度副总裁谢广军的女儿多次“开盒”他人隐私信息,引发热议。3月19日晚,百度发布声明称,数据存储和管理实行严格隔离和权限分离,任何职级的员工及高管均无权限触碰用户数据,开盒信息并非源自百度。
百度就“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发布声明。
手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大厂高管,其女儿为何能精准获取素人隐私?此事曝光发酵后,网友纷纷质疑,开盒信息是百度内部泄露流出。一时间,对百度数据安全防护不到位,高管利用职务便利协助女儿网暴作恶的批评不绝于耳。
面对汹涌舆情,百度总算给出了正式回应,但“开盒信息并非源自百度”的切割式撇清,并不能彻底打消外界的批评。
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大厂的副总裁,谢广军理应深知隐私安全的重要意义,放任女儿在网上肆意对素人进行“开盒”,绝非简单的家教不严问题,更凸显企业文化的扭曲。另一方面,即便开盒信息并非源自百度,那么在数据安全防护层面,百度是否真的做到了滴水不漏、万无一失?
此事件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不仅是因为其女儿的言行举止太过出格,更关键的是,其中涉及的数据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倘若隐私信息在网上唾手可得,能轻松成为他人实施“开盒”和网暴的工具,我们又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尊严呢?
跳出百度来看,一个令人忧心的事实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各平台都在竞相收集和利用用户信息,然而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却存在着种种漏洞。
比如刚刚过去的央视“3·15”晚会,就曝光了一起案例——企业开发“大数据获客软件”,介入各大互联网平台,协助商家精准获取海量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手机号码等信息。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多次发文,大力整治“开盒挂人”等不良行为。事实上,“开盒”乱象的根源在于隐私防线的溃败。我们在各大互联网平台留存的个人信息,极易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随后还被批量倒卖交易。由于隐私泄露的门槛如此之低,“开盒”行为才得以如此轻易地发生。
对此,既要加大对“开盒”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违规成本,形成警示效应,更要从源头着手,构建起密不透风的数据安全防火墙。尤其是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平台,更要守土有责。
百度在回应中提到,百度内部实施了数据的匿名化、假名化处理。这一措施也许能够防范“内鬼”泄露,但针对外部的一些攻击窃取,是否也有足够强效的技术防护手段和安全机制?这样的疑问,并非仅仅抛给百度,广大互联网平台都应当深刻反思、自我审视。
此次“开盒”事件,再次给互联网行业敲响了数据安全的警钟。百度的切割式回应,只是回答了“开盒”信息的来源问题,它不是百度内部泄露,也不意味着外界可以免于隐私安全的担忧。不管怎么说,各大互联网平台都必须高度重视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守好这一道防线,广大网友才能少一些“在网上裸奔”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