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泽三句话奏响“后浪”强音
来源: 长城网  芦静
2025-10-17 18:23: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10月16日,中国首位女航天飞行工程师、神舟十九号航天员王浩泽回到家乡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开讲“梦想公开课”。

  “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拼搏的人生最壮美”,三句话,点燃课堂,照亮梦想。

  梦想是什么?对于王浩泽来说,曾经的梦想是“想去天上的空间站看一看,想在‘太空豪宅’里飞来飞去,体会失重的快乐;想精心完成好每项任务,守护好自己的‘太空家园’;还想在深邃的太空里遨游,向星星挥一挥手”。

  如今的她,飞天梦想实现了,但这个过程,却充满挑战,写满拼搏。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是“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的劲头,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凡事都要搞清楚”的斗志。

  1990年出生的王浩泽,并非航天员“科班”出身。面对复杂的方程式、谜一样的参数、天书般的运算逻辑,王浩泽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没有退缩。从“造火箭”到“坐火箭”,王浩泽很享受攻克未知的过程。当被问到“学生时代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她微笑着回答:“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坚持住,不要怕’。困难都是暂时的,要用最大的勇气去克服。”

  是的,拼搏的人生最壮美,但实现梦想的路必然荆棘丛生,只有勇于挑战才能解锁未知,只有锲而不舍才能走向成功。王浩泽的飞天之路表明,追逐梦想没有捷径可言,穿上100多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模拟失重水槽训练、72小时狭小环境心理适应性训练以及48小时沙漠求生训练,这些严苛枯燥的重复,恰恰是铸就成功的基石。

  王浩泽说:“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充满挑战、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

  其实,王浩泽的个人经历,何尝不是中国航天发展之路的写照。从大漠酒泉到滨海文昌,从嫦娥奔月到莫高窟飞天壁画,从神舟一号成功发射到神舟五号飞天梦圆,从中国空间站如期建成到载人登月进展顺利……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怀揣拳拳爱国心,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运载火箭及卫星、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航天器陆续亮相、升级换代,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对星辰大海的向往,如王浩泽一般的航天人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看似是真情流露,实则是千千万万航天人默默奉献的集体荣光,而“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誓言,更是一种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担当。

  钱学森曾经说过,“航天是系统工程,不能靠我一个人,要靠一大堆人。”窥一斑而知全豹。把祖国放在心头、做祖国最需要的事情,从来都不是口号,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体现在每一次对职责的坚守中,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王浩泽鼓励家乡学子:“拿出滦平儿女不畏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心怀家国天下,向着星辰大海追逐闪闪发光的梦想,做最亮的那颗星。”期待更多敢梦敢闯的“后浪”在祖国大地散发光彩。

关键词
王浩泽,梦想公开课
责任编辑:芦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