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8月26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称,湖北宜昌西陵峡景区内蹦极绳子疑似断裂,游客掉进水里后被捞起,引发广泛关注。
当日晚间,宜昌夷陵区文化和旅游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西陵峡快乐谷景区1名游客体验蹦极项目时受伤。该游客已被及时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无生命危险。目前,景区已暂停营业,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蹦极作为一项极限运动,凭借其独特的刺激体验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的挑战。然而,这份刺激背后,对应的是不容丝毫侥幸的“高风险”。此次事故中,网传的一些信息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不少人惊呼“最让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如网传事发现场图片显示,一名游客被工作人员从水中捞起,水里有血迹;还有现场目击者描述,该游客“坠落高度超过了40米”。当地官方通报称,受伤游客已就医,并强调“无生命危险”,算是让人稍稍放宽了心。但是,如此让人“后怕”的事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这依然需要一份严肃的调查报告。
比如,事故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网传是蹦极绳子疑似断裂,但此前当地辖区派出所工作人员表示,“人没事,绳子没断”。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相?而一句“人没事”的回应,显然也与最终官方通报的“受伤”,形成了明显出入。
公开信息显示,涉事蹦极跳台高度达61米,是目前全国较高的蹦极项目之一,且成人票价达230元/人。按理说,不管是从蹦极本身对安全保障的高要求,还是从景区的收费标准看,这都理应是一个足够专业、足够“成熟”的项目。然而,如此危险的事却发生了,这很难不让人对景区操作的规范性产生质疑。比如,事故直接原因到底是现场工作人员操作不当,还是日常该有的设备检修等未做到位?相关部门对于项目该有的监管措施又是否落实了……这些问题,在后续调查中绝不能轻飘飘放过。毕竟,蹦极这样的极限运动,任何环节的丝毫疏忽,带来的后果都可能是致命的。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的回应态度。如最初面对网络上关于事故的一些说法,有关方面直接强调“人没事”“肯定是有夸大了的”,给人以明显的避重就轻的观感;而对于景区在事故后发布的停业检修通知,工作人员最初也否认与事故有关。这种模糊不清、遮遮掩掩的回应方式,不仅无法平息公众的担忧,也很难不让人对相关方面直面事故的诚意产生怀疑。而即便是官方的通报,对事故的回应也显得有些“惜字如金”。这些回应细节,与此次事故本身引发的社会关注度存在明显落差,也与蹦极这类高风险项目本身在安全保障和监管等方面该有的“透明性”要求,不无抵牾。这未尝不是事故发生背后更“隐秘”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类似的蹦极安全事故并不鲜见。就在今年6月,有媒体报道,杭州一女子在景区蹦极时受伤,被诊断为脑震荡,事后还因索要保单收到景区发来的免责协议,引发了一系列权益纠纷。这些事件或都反映出,当前蹦极运动的安全保障水平,并未真正匹配其本身的风险特点和社会的参与热情。一方面,这警示个人在体验蹦极时要多留个心眼,既要严格遵循专业要求,也要对项目运营方的专业资质等有必要的了解,避免盲目“冒险”;另一方面,景区经营者和监管部门理应杜绝侥幸心理,严格把每一次设备的检查、每一项安全措施的保障和该有的监管压紧压实。因为这直接关乎游客的切身安危,来不得丝毫“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