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从她第一次进店,我就决定这么做了。”据报道,江西萍乡一超市老板陈辉“象征性”扫码,为精神失常女子免单三年多。此举引发众多网友为持久的善意点赞。
陈辉说,这位女子是附近的居民,因为遭遇变故,精神有点异常。从2021年开始,女子每次到店里选好商品后,都会拿着给陈辉扫码,她常说,“老板这个我先欠着,等我有钱了就还给你。”陈辉也总会配合她,象征性地扫一下。陈辉解释,“扫码的这个动作就是对这名特殊顾客的尊重。”这种善意的仪式感,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也照顾到受助者的尊严,无声中理解并包容着女子的“赊账行为”与“还钱意愿”。
也许是感受到陈辉的善良,这名女顾客成了他超市的常客,陈辉也一直给她免单,“对她的帮助只是举手之劳。”做一时的好事可能很简单,但能一直做好事却并不容易。虽然女子每次拿的都是较为便宜的吃食和饮料,但长久以来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却也不容忽视。这种情况下,陈辉三年如一日的善举,更显可贵。
就像浙江衢州的“早餐奶奶”毛师花为了让家住山区的孩子吃饱点,摆早餐摊27年不涨价,每样东西只卖5毛钱;湖北武汉“犟妈”易勤,在先后卖掉、抵押两套房子往工厂里贴钱,8年累计亏损近80万元的情况下,也坚持留下10名智残工人……这些日复一日的坚持,让善意变成山村孩子的一顿顿早餐,变成智残工人自立自强的技能,鼓舞着无数人踏步前行。
为了让善意在更广泛的空间扩散,陈辉曾经把该女子某次在店里购物的视频发到网上,“希望遇见她的人善待她。”如今,这条视频已经有13万点赞。评论区有网友赞扬陈辉的善行,也有网友说见到过这名女子并为其买了馄饨、奶茶。在当地,越来越多人像陈辉一样,给女子提供帮助,给她多一点关照。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群众自发的善举只是该女子“好好生活”的一部分,社区、社会的帮助不可缺失。社区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了解女子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必要的援助。如果确需帮助,可以协调相应资源,提供基本生存保障,如与周边餐馆合作,避免她依赖单一超市;酌情提供季节性衣物;安排社工或医生定期随访,评估其状态,提供免费药物或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