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熊志
2025年伊始,多家外卖平台推出骑手“防疲劳”机制。有骑手接受采访时表示,他曾见过一天工作15一16小时的“跑单王”,“‘防疲劳’机制的推出很有意义,保障了骑手正常的休息时间,也是为了安全”。
1月2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工会驿站。
骑手超时劳动的问题,是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外卖平台推出“防疲劳”机制,达到跑单时间上限后强制骑手休息,以充分保障其休息权,这是平台对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如今,外卖行业已成为吸纳灵活就业的重要蓄水池,在平台上获得收入的骑手数量,早就超过了一千万人。以休息权为代表的劳动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充分保障,事关行业良性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针对“跑单王”等超时劳动现象,外卖平台推出“防疲劳”机制,这种强制性的规则,看起来确实很强势,但它是缓解骑手焦虑、避免行业内卷的必要之举,而且有助于订单的分配更加公平。
也有一些骑手担心,限制跑单的时间,是否会造成收入减少?骑手群体对“防疲劳”存在分歧,体现了平台经济的复杂性。毕竟,外卖送餐这一职业形态有别于传统就业,许多骑手依赖于延长劳动时间来提升收入,休息权和劳动权又该如何平衡?
相关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骑手的正常跑单在5一6小时,触发强制下线骑手数量占比很小。也就是说,“防疲劳”机制,不会对大部分骑手的收入造成冲击,这一点需要明确。
当然,如前所述,外卖行业就业人数多,再微小的比例,乘以一个庞大的基数,人数也不少。对于那些面临较大经济压力,愿意通过牺牲休息时间来增加收入的骑手,他们的个人意愿和自主选择,同样值得高度重视。
鉴于此,“防疲劳”机制的设计,不宜僵化一刀切,还得在现实执行中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完善。
比如,在规则层面,对于跑单时间的上限设定,以及连续跑单后休息时间的安排,应依据数据分析不断优化,确保既能够有效缓解骑手疲劳,又不至于影响其合理收入。
此外,还可以不断优化算法,在订单的分配、配送路线的安排上更加科学合理,以此来缓解骑手的疲劳。
平台在执行“防疲劳”机制时,要倾听外卖骑手的利益诉求与心声,并确保骑手群体中“少数人”的意见,也能够及时反馈到平台,增强规则的合理性与可接受性。
从报道来看,外卖平台在推出“防疲劳”机制之前,经过了一系列调研。平台经济涉及面广,外卖骑手又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鉴于此,不仅仅是休息权,新就业形态用工、就业、工时及一系列权益保障,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并构建一个多方参与的博弈机制,充分保障骑手群体在规则制定时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总之,充分保障骑手的合法权益,尊重骑手的收入意愿和自主选择,规则制定兼顾灵活就业的特殊性和兜底性,才能推动外卖行业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