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道歉≠被虐,让顾客放心用餐永远是铁律
来源: 长城网  江德斌
2025-09-15 19:14:00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江德斌

  9月15日中午,西贝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称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10月1日前,全国门店陆续完成9项调整措施。

  可见,西贝希望通过发布致歉信、增加公开透明度、调整部分菜品加工流程等方式,重新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以便从舆情风波里跳出来,回归正常经营之路。

  这场预制菜之争始于罗永浩的“吐槽”,西贝创始人则亲自下场“硬刚”,试图为西贝正名。但由于双方所坚持的预制菜评判标准不一致,认知差异巨大,导致争辩内容缺乏共识基础,各说各话。而且,事件的走向也偏离了轨道,公共辩论逐渐失焦,由预制菜标准转为“扣帽子”,眼看就要变成一场闹剧。

  西贝因公关策略失当,导致危机逐渐加重,再纠缠下去,只会越陷越深,令企业品牌形象和经营受到更大伤害,早点止损倒是好事。至于道歉信里的“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看似在拍胸脯表态——无论顾客如何“挑剔”,西贝都会做好服务。但是,这句话容易引发歧义,遭人误解或被故意阐释。其实,西贝好好道歉、认真整改就是了,没必要无端“加戏”。

  顾客花钱吃饭,对菜品口味、质量不满意,提点意见、发点牢骚,都是常有的事,并非故意找茬,也没有“虐”企业的意图。面对此类情况,西贝应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审视顾客的点评,对照自身情况,反思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查漏补缺。毕竟,顾客的善意提醒和犀利批评,对企业而言都是一剂良药,能够刺痛神经,提醒经营者及时强化管理、完善制度。

  餐饮企业应牢记,民以食为天,让顾客放心用餐永远是铁律。餐饮是一个接地气的服务行业,关系到消费者的饮食健康,自当踏踏实实经营,不断努力提升餐食品质和服务水平,在烟火气息里赢得市场信任。如果心态浮躁,只想着赚快钱,一味追逐流量、名气,却失去了品质,那么再多的流量,也换不来顾客的口碑,终将被市场抛弃。

  至于引发此次舆情风波的预制菜,乃是餐饮工业化发展的趋势,具有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节省烹饪时间,保证菜品口味的稳定性、一致性等优势。但是,预制菜也存在重油重盐、口感差、添加剂过多等问题,而且,很多餐饮企业大量使用预制菜,却不标识、不告知,令消费者陷入信息不对称的困境,无法做出理性决策。

  事实上,很多消费者并非反对预制菜,而是不满部分餐饮企业不透明的做法,甚至“挂羊头卖狗肉”。因此,广大消费者希望能够借此争议,推动预制菜行业走向标准化、规范化,使餐饮企业经营公开透明化,让自身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能够明明白白消费。

  另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即将出台,明确预制菜的生产制作标准,并将餐饮门店是否使用、如何使用预制菜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为解决预制菜争议、消费不透明等问题带来希望。餐饮企业应积极顺应趋势,按照要求合规制作、标识预制菜,加强品质管理,以诚信经营、公开透明的态度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关键词
道歉 顾客 餐饮
责任编辑:韩新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