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6月7日,张桂梅给准备出发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加油鼓劲。
吹响小喇叭、唱歌、叮嘱、等候……2025年高考第一天,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再次踏上送考之路。这是张桂梅的连续第十五次送考。
68岁的她,明年还会继续送考吗?
“有一口气发一口气的光,要够照亮这帮孩子,我坚持着,如果不够照亮这帮孩子,我退下来,但我想,还是坚持到下一届,看见她们我就忘记了一切。”关于未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张桂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5年,很短,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可能就是一瞬间;15年,又很长,需要日复一日的投入、努力和坚持。15年来,自2011年女高学生首次走进高考考场,到见证许多女高学生奔向远方,张桂梅的“一口气”不在宏大的叙事里,而是蕴藏在触手可及的关爱与责任之中,书写着一位“燃灯者”关于希望的动人篇章。
在中国教育版图上,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是一个特殊的坐标。曾经,那里教育资源极度匮乏,女孩辍学、退学情况时有发生,数量远高于男孩。在创办华坪女高时,张桂梅还面对着“没有围墙、没有食堂、没有厕所”的简陋条件,甚至被质疑“太过疯狂”。自此之后,张桂梅拖着病痛的身躯,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教育一线。她寄语每一个走出大山的女孩:“别回头往高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才看到希望。从早上5时30分开始,用喇叭催促学生上课、吃饭、自习、做操;把全部获得的奖金和大部分工资近50万元,全部用于资助学生、困难群众和贫困山区的教育;支撑着病体挨家挨户家访,将辍学女孩们拉回校园……
脚步越来越蹒跚,如何坚持下去?张桂梅说:“她们给我活下去的勇气和活着的生命力。”
正如《张桂梅》传记中所写,“在漫漫家访路上,你曾迷过路,曾累得晕倒,曾摔断过肋骨,曾病倒在路上,曾遭受过冷遇。但你初衷不改,挥起教鞭,使两千多名山村女孩命运彻底改变,这是两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也是无数后代命运的改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张桂梅就像一束希望之光,用坚守、责任、担当,照亮了大山里女孩们的追梦人生。因为她深知,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有一口气发一口气的光”,这是张桂梅的真实写照,也是华坪女高教师们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对孩子们未来的深切期许。截至目前,华坪女高已助力2000多名山区贫困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高考这个被山区女孩视为命运转折点的战场上,华坪女高的实践,彰显了教育的力量,而“刚强、勤敏、宽厚、慈惠、知礼、质朴”的校训,更犹如强大的精神武器,开启了山区女孩改变命运的大门。
如果说,张桂梅的送考,是她对学生们最后的陪伴与守护,那么,学生们从懵懂无知的少女,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则是她身为教师最大的骄傲与欣慰。或回到女高,成为一名教师,只因“那里还需要我”;或成为军人,维护公平正义,只因“祖国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那些走出大山的女孩,能吃苦、能抗压,如同播撒在时代土壤中的种子,终将长成一片森林。
张桂梅的送考之路,或许终有尽头,但她的精神早已生根发芽。在华坪女高,可以调走的教师选择留了下来,还有大城市的优秀老师来任教;在社会层面,从政策扶持到公益捐赠,从师资培训到心理关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支持山区教育的行列……张桂梅的“一口气”,需要更多人接力传递,照亮中国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未来。